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介绍:王轶

 

一、简介

1972年6月生蒙古族河南南阳人

2005年9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2006年6月被评定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006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4月任法学院副院长。

2001年8月-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并于2001年8月被评定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1999年7月-2001年8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民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3年7月在郑州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二、教授课程

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

三、主要研究方向

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主持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民法学方法论》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民法规范论:类型及其配置》;

五、主要科研成果

1、《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合同法新论•分则》(与郭明瑞教授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论倡导性规范》,《清华法学》(创刊号)2007年第1卷第1期;

5、《论合同法上的任意性规范》,《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

6、《物权保护制度的立法选择》,《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7、《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

8、《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9、《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一般规定立法化研究》,《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10、《民法典的规范配置》,《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1、《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2、《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合同法评论》2004年第1期;

13、《论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月旦民商法杂志》(第2卷),2003年12月;

14、《物权法的规范设计》,《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

15、《论一物数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6、《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17、《论买卖合同中债务履行不能风险的分配》,《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18、《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第6卷);

19、《期待权初探》,《法律科学》1996年第4期;

20、《代为清偿制度论纲》,《法学评论》1995年第2期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75499.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