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导师介绍:陶文昭

 

陶文昭,男,1965年4月生,安徽潜山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2002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06-2007为韩国访问学者。

1996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

一、近年主要讲授课程:

社会主义文献,世界共产党研究,比较政治研究,和谐社会研究等。

二、近年主要研究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政府、当代政治思潮等。

三、近期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

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研究,北京市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0)

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教育部专项任务(2010)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献研究与教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009)

5、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研究,教育部专项任务(2009)

6、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08)

7、电子民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6)

8、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

9、信息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

10、电子政府引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1)

四、近期主要书籍:

1.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2.电子政府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3.现代知识阶层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出版社(2000)

4.组织领导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著)(2005)

五、近期核心期刊主要论文:

1、论党建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2、论中国的优势,求实,2010年第6期

3、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人民日报,2010年6月21日

4、西方共产党的特色论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5、当代资本主义的温特制,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6、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7、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4期

8、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走自己的路,理论学刊,2010年第4期

9、政治献金:选举成本与民主原则的困局,江海学刊,2010年第2期

10、信息时代两种经济体制的新论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

11、反腐倡廉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12、中国模式的非洲效应,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13、论电子民主的两种取向,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3期

14、网络监督三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5、略论中国改革渐进与激进的辩证发展,理论学刊,2009年第3期

16、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

17、网络化恐怖组织及其应对,探索,2008年第1期

1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3期

19、《共产党宣言》是与时俱进的伟大旗帜,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

20、后物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轫,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21、贝尔的资本主义和谐观,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2、论电子民主的基本性质,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3、和谐社会的本义与扩展,学习论坛,2008年第4期

24、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问题,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25、警惕美国的软霸权,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5期

26、全球资本主义的第四世界,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27、韩国民主劳动党的兴起,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

29、信息时代的新计划经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0、世界政党执政的基本方略,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

31、韩国民主的美国因素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6期

32、信息资本主义的自由软件运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

33、技术民族主义与中国的自主创新,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4期

34、查维斯的新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

35、信息时代的两制竞争,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36、协商民主的中国视角,学术界,2006年第4期

37、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和谐建设,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8、信息时代的民主参与,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

39、《帝国》的大众政治评析,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3期

40、世界政党变革的潮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41、信息时代的社会阶层,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42、全球公民社会的作用及其变革,文史哲,2005年第5期

43、全球民主赤字的成因及治理,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4期

44、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

45、论民主的直接化,开放时代,2005年第3期

46、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探索,2005年第1期

47、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48、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之比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期

49、信息时代乌托邦的复兴及其价值,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82348.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