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介绍:赵劲松

 

姓名:赵劲松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电话:
E-mail:jszhao@mail.hzau.edu.cn
学历学位:博士
硕/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环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土壤环境生态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5,南京大学,理学博士

2002,东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

1999,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

工作简历

2008-,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

2005-2007,华中农业大学,讲师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2010-,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导论》

2006, 2008-,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研究法》

2006-2008,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化学》

研究生课程

2011-,《有机污染化学》

科学研究

主持项目

2007-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机磷农药的生态毒性及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

2006-2008,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部分有机磷农药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场分析”

参与项目

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 N2O 与 CO2 排放的关系及其与有机碳的耦合机制”

2008-20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典型城郊农业区环境质量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研究”

2007-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生素与土壤胶体表面结合机制研究”

2004-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机磷农药及其类似物三维定量-结构与活性研究”

2004-2005,973 计划项目“我国典型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演变历史及趋势”

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合有机化合物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及联合毒性机制的研究”

获奖及专利

主要论文

陈波宇, 郑斯瑞, 牛希成, 赵劲松*. 水生生物对三唑磷的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 环境科学, 2011, 33(4): 1101-1107

陈波宇, 郑斯瑞, 牛希成, 赵劲松*. 物种敏感度分布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生态毒理学报, 2010, 5(4): 491-497

赵劲松, 于书霞. 利用概率单位法估算 EC50 的研究. 生态毒理学报, 2010, 5(3): 420-425

Chen B., Zhao J.* Species Sensitive Distribution for Aquatic Biota Exposed to DDT.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June 18-20, 2010, Chengdu, China

赵劲松, 于书霞. 有机磷酸酯类化学品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及稳健性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2): 164-168

Zhao J.S., Yu S.X. Quantitative structure-retention relationship for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based on molecular interaction field analysi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24): 4644-4650

赵劲松, 于书霞.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力场分析的多氯代二苯并二?英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 分析化学, 2007, 35(12): 1756-1760

赵劲松, 王宇, 王海燕, 王晓栋, 王连生. 有机磷酸酯类化学品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及稳健性分析. 环境化学, 2005, 24(5): 573-577

Zhao J.S., Wang B., Dai Z.X., Wang X.D., Kong L.R., Wang L.S. 3D-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tudy of organophosphate compound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 49 (3): 240-245

赵劲松, 王斌, 戴朝霞, 王晓栋, 孔令仁, 王连生.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科学通报, 2004, 49(1): 65-70

赵劲松, 张旭东, 袁星, 王晶.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 126-130

赵劲松, 袁星, 于书霞. 环境激素对水蚤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 23(6): 314-316

赵劲松, 袁星. 环境激素对鱼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14(3): 12-16

王宇, 刘树深, 赵劲松, 王晓栋, 王连生. 电拓扑状态预测有机磷酸酯类化学品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 化学学报, 2006, 64(10): 1043-1050

Liu, Y., Chen, J.N., Zhao J.S., Yu H.X., Wang X.D., Jiang J., Jin H.J., Zhang J.F., Wang, L.S.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3D-QSAR) analysis for in vitro toxicity of chlorophenols to HepG2 cells. Chemosphere, 2005, 60: 791-795

Wang H.Y., Wang X.D., Zhao J.S., Sun C., Wang L.S. Holographic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10): 961-964

王海燕, 王晓栋, 赵劲松, 孙成, 王连生. 应用分子全息对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 QSRR 研究. 科学通报, 2005, 50(5): 422-425

戴朝霞, 赵劲松, 陈振翔, 王连生.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 4 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165-168

Huang H., Ou W., Zhao J., Wang 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ethods based on gallic acid derivatives. SAR and QSAR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4, 15(2): 83-9

王斌, 赵劲松, 王晓栋, 王连生. 应用受体学说模型研究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致毒机理. 环境化学, 2004, 23(1): 80-84

王斌, 赵劲松, 郁亚娟, 王晓栋, 王连生. 取代联苯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及联合毒性研究. 环境科学, 2004, 25(3): 89-93

Yu S.X., Shang J.C., Zhao J.S., Guo H.C. Factor analysis and dynamics of water quality of the Songhua River, Northeast China.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3, 144: 159-169

Yuan X., Lu G.H., Zhao J.S. QSAR study on the joint toxicity of 2,4-dinitrotoluene with aromatic compounds to Vibrio fischer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02, 37(4), 573-578

著作教材

参与编写、翻译的教材

胡荣桂, 主编. 环境生态学.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王连生, 主编. 有机污染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连生, 主译. 环境有机化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研究生培养情况

已毕业硕士生

陈波宇

牛希成

在读硕士生

魏明化

李阳

莫永亮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84874.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