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导师介绍:柳俊

 

姓名 柳俊 性别 照片
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
电话 87287381 邮箱 liujun@mail.hzau.edu.cn
工作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
研究方向 植物表态器官发育机理;马铃薯遗传与细胞学
教育经历 1978.03-1981.12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5.02-1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修植物组织培养。
1988.03-1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进修果树专业课程。
1995.07-10 英国伦敦大学从事植物细胞工程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
1998.09-2001.06 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职历 1982.01-1986.08 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原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从事马铃薯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
1986.09-1997.01 湖北民族学院园艺系任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至1995年任园艺系副系主任,主管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至1997年元月任园艺系总支书记。
1997.02-现在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任教。2001年晋升教授,2005-2010年担任生物学系主任,2006年起任生科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2008年起受聘农业部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马铃薯体系岗位科学家。
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马铃薯等无性繁殖植物变态器官发育及繁殖技术、马铃薯细胞工程及资源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和主持“六五”以来国家马铃薯育种攻关和资源研究项目。2001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攻关等课题20余项。
构建了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与杂种高效选择培养的技术平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获得具有青枯病抗性的种间细胞杂种54个。并对部分体细胞杂种进行了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为体细胞杂种利用提供了基础,目前已有3个杂种成功用于抗病育种。近年来利用马铃薯和茄子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270多个对称与非对称杂种,通过染色体分析,在马铃薯内部端粒、着丝粒等特殊序列的重排以及远缘染色体重排等领域有较大突破。
    构建了以马铃薯试管薯为基础的块茎发育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以光照、渗透势为切入点初步明确了控制马铃薯块茎发育的关键基因,从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等不同侧面系统研究马铃薯块茎发育机理。该领域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马铃薯、魔芋等无性繁殖植物离体变态器官诱导技术,其中马铃薯试管薯已进入产业化应用。试管魔芋也正指导进行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
    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教学上承担细胞工程教学工作,该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
    代表性论文:    


  1. Jianwei Shan, Wei Song, Jun Zhou, Xiaohuan Wang, Conghua Xie, Xiaoxi Gao, Tingting Xie, Jun Liu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novel genes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photoperiodic tuberization in potato. Genomics. 2013102388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84942.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