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导师介绍:杨晨..

 

导师详细信息

姓名:杨晨阳

性别:女

出生年份:1965

职称:教授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2002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信息网络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移动通信网路与信号处理

电子信箱:cyyang@buaa.edu.cn

办公电话:010-82317213-101

办公地点:北航新主楼F座417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3教研室

个人简介:

1.简历

1)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

2)1989年2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3)1997年9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4)1998年8月至1999年5月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作博士后、访问学者。

2.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

3.社会兼职情况

现为IEEE高级会员、电子学会会士,曾任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编委、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era of Communications的客座编委,通信学报、信号处理期刊副主编。2008-2012曾任IEEE通信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曾任ChinaCom2010大会副主席、IEEE ICCC 2012的Publication Chair以及IEEEChina SIP 2013的Special Session Chair。

4.教学情况

主讲2门课程:

1)主讲"自动控制原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48学时,学生80~110人。

2)主讲自适应信号处理",硕士生学位课,45学时,学生10~40人。

3)珠江时空信号处理,研究生专业课,32学时,学生10~20人。

5.在研项目

1)超密集无线网络的主动干扰控制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二期)

2)高吞吐量移动通信系统的高能效传输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3)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4)5G超蜂窝无线网络构架与关键技术研发,国家863计划

5)多小区多用户系统的自由度分析与传输策略优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

6.获奖情况

1)"小面阵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获92年度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名)

2)"多目标跟踪信息处理系统",获93年度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名)

3)"机载多目标跟踪处理系统"获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名)

4)"先进地空武器控制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及新技术研究"获99年度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5)95年获北航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第一名)。

6)95年被评为北航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7)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8)98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9)2000年获得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资助.

7.论文情况

在IEEE Tr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 Vehicular Tech.、IEEE Selected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IEEE JSAC、电子信息学报、通信学报、信号处理和ICC、GlobeCom、ICASSP、VTC、WCNC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上发表50余篇;申请国际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30余项已经授权,向3GPP、国家LTE+子组、IMT-A技术推进组、IEEE802.15.4b/4c标准组、国家短程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组、国家宽带无线多媒体技术标准组提交了50余项技术提案,是IEEE802.15.4-2006国际标准和国家短程无线网络标准GB/T16529-2007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新闻来源: http://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85938.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