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李敏慧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李敏慧介绍如下:

姓名李敏慧 性 别:  院 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从事专业1材料科学与工程 从事专业2化学 从事专业3材料物理与化学
从事专业4    
最后学历硕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博士 任硕导年月
任博导年月2005 是否院士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毕业院校巴黎第六大学 毕业专业: 毕业时间1993
办公电话010-64453902 E-mailmin-hui.li@chimie-paristech.fr 是否停招
个人简历:
李敏慧,女,博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法国巴黎高科化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外国专家
https://www.chimie-paristech.fr/fr/min-hui-li/
教育简历:
1981~1986年 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材料专业 学士 
1986~1989年 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材料专业 硕士
1989~1993年 获法国原子能署全额奖学金留学法国巴黎,在法国原子能署Saclay中心的Léon Brillouin实验室学习研究,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化学及物理化学博士
1993~1994年 法国石油研究院博士后
 
工作简历:
1994~1997年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任职于化学部波尔多地区Paul Pascal 研究中心, 从事液晶化学研究
1997~2011年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任职于巴黎居里研究所,从事高分子智能材料及仿生材料的研究  
2005年                               博士生导师
2011年~至今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任职于巴黎居里研究所
 
荣誉及兼职:
2008~2010年 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短期), 邀请人:江明院士
2008~2011年 上海大学客座教授
2013~2014年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2013~2016年 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3~2016年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杰出科学奖金获得者 (Prime d’ExcellenceScientifique)
 
目前研究方向:
-         用于可控、靶向药物释放和生物成像的纳米技术
-         响应性的高分子囊泡
-         高分子自组装
-         响应性的高分子材料
-         可控高分子聚合反应
 
科学期刊发表文章数目:64; H-factor = 24, 引用次数:1730
Proc. Natl. Acad. Sci.U. S. A.: 2 ;                  J. Am. Chem. Soc.: ;                     Phys. Rev. Lett. : 2;        
Adv.Mater.: ;                                                 Chem.Commun.: 2;                         Soft Matter: 7
Macromolecules: 10;                                       Phy. Rev. E: 3

突出业绩:
         在小分子液晶研究领域,发现了同时存在层状结构和双螺旋结构的一类新的液晶相——近晶蓝相。
         用中子散射的方法首次证明了软物质(SoftMatter)之父Pierre-Gilles de Gennes院士(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的主链型液晶高分子构象的发夹模型。
         首次根据Pierre-Gilles deGennes提出的理论模型,研制了具有层状超分子结构的“热缩冷胀”型温敏液晶弹性体材料。同时研制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做可逆收缩的感光液晶弹性体。2005年12月被英国皇家学会 (The Royal Society) 邀请 ,在“液晶科学新动向”的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以液晶高分子为基础的仿生人造肌肉材料”的专题报告,George W. Gray 皇家院士在大会总结中对此报告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是大会最佳报告。
         首次将液晶高分子引入两亲性聚合物,研制成功了响应性智能高分子囊泡、高分子纳米管以及高分子纳米纤维等。首次提出了通过引入自卷曲率(Spontaneous Curvature) 快速打开高分子囊泡的新机制,发明了一种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瞬时打开的高分子囊泡。此结果申请国际专利一项,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
         协调组织了第一届(2009年5月在上海复旦)和第二届(2010年10月在巴黎ESPCI)中法高分子科学研讨会,起到了中法合作的桥梁作用。
         策划并主持了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居里研究所和清华人”的展览,以纪念清华百年和中法科学合作百年。展览回顾了清华校友钱三强、何泽慧和施士元以及其他包括严济慈、杨承宗在内的中国学者在居里研究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 用于可控、靶向药物释放和生物成像的纳米技术 - 响应性的高分子囊泡 - 高分子自组装 - 响应性的高分子材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刊物国家 收录情况 卷期 排名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 类别 出版单位 日期 排名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颁奖部门 等级 完成日期 证书号 排名


: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任务来源 完成形式 完成日期 鉴定验收单位 主要结论 排名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任务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119580.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