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生导师介绍:冷永刚
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冷永刚
职称教授、博导
职务教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在系、所机械工程系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
电子信箱leng_yg@tju.edu.cn
办公室电话+86(0)2227403285,+86(0)2227406951
传真+86(0)2227403285
主要学术经历:
2002.03-至今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1998.07),硕导(2005.12),教授(2008.06),博导(2009.12)
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信号处理
2、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
3、非线性动力学与微能源获取
4、材料数字化设计与纳米技术(与美国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合作)
主要讲授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业外语》、《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机械噪声的测试分析与控制技术》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评审人,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山东省科技厅攻关计划专家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部级优秀青年基金等纵向项目,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开发等十余项纵横向项目。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二等奖1项。成果登记1项。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项。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非线性双稳压电梁随机动力响应分析与振动能量获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01~2016.12,项目负责人。
2.基于双稳压电悬臂梁振动响应的非线性能量获取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2013.01~2015.12,项目负责人。
3.变尺度双稳动力系统特征提取机制与关键设备状态监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01~2012.12,第一完成人。
4.面向复杂机械系统微弱特征信息提取的自适应变尺度随机共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01~2009.12,第一完成人。
5.重大关键设备的微弱特征状态识别与早期故障诊断技术。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10~2010.06,第一完成人。
6.变尺度随机共振的微弱信息检测及其早期故障诊断。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07.04~2009.12,第一完成人。
7.双稳随机共振与分层混沌共振的动力学调参关系研究,美-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08.09-2008.11,第一完成人。
代表性论著:
1.冷永刚,赖志慧。基于Kramers逃逸速率的Duffing振子广义调参随机共振研究。物理学报,2014,63(2):020502.
2.高毓璣,冷永刚,范胜波,赖志慧。弹性支撑双稳压电悬臂梁振动响应及能量采集研究。物理学报,2014,63(9):090501.
3.田祥友,冷永刚,范胜波。一阶线性系统的调参随机共振研究。物理学报,2013,62(2):020505.
4.赖志慧,冷永刚,范胜波。级联双稳Duffing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物理学报,2013,62(7):070503.
5.冷永刚,赖志慧,范胜波,高毓璣。二维Duffing振子的大参数随机共振及微弱信号检测研究。物理学报,2012,61(23):230503.
6.郑安总,冷永刚,范胜波。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随机共振特征提取研究。物理学报,2012,61(21):210503.
7.冷永刚。双稳调参高频共振机理。物理学报,2011,60(2):020503.
8.冷永刚,陈婷婷,黄立坤,赵艳菊,丁文祺。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重盲源分离方法。振动工程学报,2010,23(5):508-513.
9.冷永刚。基于Kramers逃逸速率的调参随机共振机理。物理学报,2009,58(8):5184-5188。
10.张莹,冷永刚等,双稳随机共振的信号恢复研究,力学学报,2008,40(4):528-534。
11.Y.G.Leng,etal.EngineeringSignalProcessingBasedonBistableStochasticResonance,Mechanical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2007,21:138-150.
12.冷永刚等。双稳随机共振参数特性的研究。物理学报,2007,56(1):30-35。
13.Y.G.Leng,etal.NumericalAnalysisAndEngineeringApplicationofLargeParameterStochasticResonance.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2006,292:788-801.
14.冷永刚等。级联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特性。物理学报,2005,54(3):1118-1125。
15.冷永刚等。二次采样随机共振频谱研究与应用初探。物理学报,2004,53(3):717-723.
16.冷永刚等。二次采样用于随机共振从强噪声中提取弱信号的数值研究。物理学报,2003,52(10):2432-2437。
职称教授、博导
职务教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在系、所机械工程系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
电子信箱leng_yg@tju.edu.cn
办公室电话+86(0)2227403285,+86(0)2227406951
传真+86(0)2227403285
主要学术经历:
2002.03-至今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1998.07),硕导(2005.12),教授(2008.06),博导(2009.12)
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信号处理
2、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
3、非线性动力学与微能源获取
4、材料数字化设计与纳米技术(与美国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合作)
主要讲授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业外语》、《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机械噪声的测试分析与控制技术》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评审人,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山东省科技厅攻关计划专家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部级优秀青年基金等纵向项目,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开发等十余项纵横向项目。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二等奖1项。成果登记1项。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项。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非线性双稳压电梁随机动力响应分析与振动能量获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01~2016.12,项目负责人。
2.基于双稳压电悬臂梁振动响应的非线性能量获取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2013.01~2015.12,项目负责人。
3.变尺度双稳动力系统特征提取机制与关键设备状态监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01~2012.12,第一完成人。
4.面向复杂机械系统微弱特征信息提取的自适应变尺度随机共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01~2009.12,第一完成人。
5.重大关键设备的微弱特征状态识别与早期故障诊断技术。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10~2010.06,第一完成人。
6.变尺度随机共振的微弱信息检测及其早期故障诊断。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07.04~2009.12,第一完成人。
7.双稳随机共振与分层混沌共振的动力学调参关系研究,美-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08.09-2008.11,第一完成人。
代表性论著:
1.冷永刚,赖志慧。基于Kramers逃逸速率的Duffing振子广义调参随机共振研究。物理学报,2014,63(2):020502.
2.高毓璣,冷永刚,范胜波,赖志慧。弹性支撑双稳压电悬臂梁振动响应及能量采集研究。物理学报,2014,63(9):090501.
3.田祥友,冷永刚,范胜波。一阶线性系统的调参随机共振研究。物理学报,2013,62(2):020505.
4.赖志慧,冷永刚,范胜波。级联双稳Duffing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物理学报,2013,62(7):070503.
5.冷永刚,赖志慧,范胜波,高毓璣。二维Duffing振子的大参数随机共振及微弱信号检测研究。物理学报,2012,61(23):230503.
6.郑安总,冷永刚,范胜波。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随机共振特征提取研究。物理学报,2012,61(21):210503.
7.冷永刚。双稳调参高频共振机理。物理学报,2011,60(2):020503.
8.冷永刚,陈婷婷,黄立坤,赵艳菊,丁文祺。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重盲源分离方法。振动工程学报,2010,23(5):508-513.
9.冷永刚。基于Kramers逃逸速率的调参随机共振机理。物理学报,2009,58(8):5184-5188。
10.张莹,冷永刚等,双稳随机共振的信号恢复研究,力学学报,2008,40(4):528-534。
11.Y.G.Leng,etal.EngineeringSignalProcessingBasedonBistableStochasticResonance,Mechanical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2007,21:138-150.
12.冷永刚等。双稳随机共振参数特性的研究。物理学报,2007,56(1):30-35。
13.Y.G.Leng,etal.NumericalAnalysisAndEngineeringApplicationofLargeParameterStochasticResonance.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2006,292:788-801.
14.冷永刚等。级联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特性。物理学报,2005,54(3):1118-1125。
15.冷永刚等。二次采样随机共振频谱研究与应用初探。物理学报,2004,53(3):717-723.
16.冷永刚等。二次采样用于随机共振从强噪声中提取弱信号的数值研究。物理学报,2003,52(10):2432-2437。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124636.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