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流体力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姜 楠

 

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姜楠

职称教授、博导

职务天津大学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力学系应用力学教研室主任、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

专业流体力学

所在系、所力学系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力学系,300072

电子信箱nanj@tju.edu.cn

办公室电话+86(0)22 27403347

传真+86(0)22 27403347

主要学历:

1986.9-1990.7 在天津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读大学本科,获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1990.9-1993.3 在天津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流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3.3-1996.3 在天津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获流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经历:

1996.03 天津大学力学系任讲师

1997.12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1.06 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2.10 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5年9月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ITAM)访问学者

2006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9年7月德国国家航空汇中心(DLR)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Aerodynamics and Flow Technology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湍流、流动稳定性、实验流体力学、工业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

主要讲授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开设过《汽车空气动力学》、《粘性流体力学》、《高等流体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场论与张量分析》、《湍
概论》、《气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了《流体力学工程测试理论与方法》、《流体力学基础》、《高等粘性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技能》、《流体力学专业英语阅读》、《湍流理论》、《流动测量技术》、《流体力学摄动方法》、《湍流实验与测量技术》等课程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流动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实验流体力学专业组组长;

天津市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成员;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实验流体力学》、《力学与实践》、《气体物理》、《流变学通讯》、《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期刊编委;

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特约评审;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流体力学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系列教学实验》获1999年天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壁湍流相干结构综合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获2001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湍流及其控制》获2003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涡轮气体流量计设计参数研究及新产品开发》获200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湍流理论》、《实验流体力学》天津大学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一等奖。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经费配套计划。

2.总装备部某国防973子课题,可压缩湍流实验与测试技术。

3.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尾迹引起的边界层旁路转捩机理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10832001)”2009-2012

4.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资助项目可坍塌管道流动极限及自激振荡的流固耦合机理研究(06TXTJJC13800)。

5.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对外开放课题:壁湍流相干结构速度分量之间相位关系对雷诺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6.作为项目主要骨干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湍流及其控制(19732005)”、“湍流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10232020)”。

7.作为项目主要骨干参加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项目“流体及空气动力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970211021)并担任两项子课题的负责人。

8.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多尺度相干涡结构的非平衡湍流边界层机理与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10472081)”

9.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热控制壁湍流多尺度结构的实验研究”(10002011)

10.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壁湍流相干结构及其在传热中的作用”(97005612)。

11.作为项目主要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

1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1997、1998、1999、2000、2010年度开放研究课题5项;

代表性论著:

[1]Wavelet analysis to detect multi-scale coherent eddy structures and intermittency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Jiang
Nan,Wind Tunnel and Experimental Fluid Dynamics Research,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2011,ISBN: 978-953-307-632-2

[2]Tang ZQ (Tang Zhan-Qi), Jiang N (Jiang Nan),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of hairpin vortices generated by a hemisphere
protuberance,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2011, 54(12)

[3]唐湛棋 姜楠,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末期发卡涡涡包的实验研究,力学学报,2011,11,43(6):159-168

[4]Tang ZQ (Tang Zhan-Qi), Jiang N (Jiang Nan),TR PIV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ypass Transition Induced by a
Cylinder Wake,CHINESE PHYSICS LETTERS,28卷,5期: 054702,MAY 2011,SCIE: 762DH

[5]YongXia Jia, ZhanQi Tang and Nan Jia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eynolds stress complex eddy viscosity model for
coherent structure dynamics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54(7), 1319-1327影响因子1.04 SCIE: 781RP ISSN:
1674-7348 EI:20112914157903

[6]Jian Han, Nan Jiang and Yan Tian,Second mode unstable disturbance measurement of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on cone by
wavelet transform,Acta Mechanica Sinica,August 2011, 27(4): 488-493 SCIE: 814YZ EI:20113714323911

[7]郭爱东,姜楠,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复涡黏模型的实验研究,力学学报,2010,4,42(2):159-168 EI :20101912918646

[8]郭爱东,姜楠,贾永霞,湍流涡黏性模型方程中相位差的实验测量,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8月,25卷4期:1-8。EI 20113914375225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125161.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