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吴全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吴全华介绍如下:

个人简介

职称:教授

担任导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政编码:510631

电话:(020)85211447

电子邮箱:wuqh@scnu.edu.cn

教育背景

2001.9-2002.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0.9-193.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3.9-1987.7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专业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1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2001.7-2005.1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5.7-2001.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1993.7-1995.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

1987.7-1990.8江西省永修师范学校助教

科研项目

1.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广东省教育厅规划课题。2002-2006年。

2.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2008-2013。

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著作

吴全华著: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二)主要学术论文

1.吴全华:后榜样教育时代的道德建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9期。

2.吴全华:儿童还是儿童吗。《广东教育》2012年第11期。

3.吴全华:论教育的人的理念及其建构。《扬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4.吴全华:何谓教育中的儿童。《教育导刊》2012年第11期。

5.吴全华:随迁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应具有普惠性。《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20期。

6.吴全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实施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7期。

7.吴全华: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社会感的发展。《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8.吴全华:教师绩效工资制的潜在影响。《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2期。

9.吴全华:义务教育学校重点班制度应该废止。《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10期。

10.吴全华:涵养学生崇高精神不是“矫情”。《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10期。

11.吴全华:中小学生读经与时代精神。《广东教育》2010年第3期。

12.吴全华:论确保学生学业发展公平的教学原则。《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12期。

13.吴全华: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人性放逐。《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14.吴全华:关心自己是预防和治疗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中国教师》2009年第24期。

15.吴全华:立意高远朗朗乾坤: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教育》2009年第3期。

16.吴全华: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17.吴全华: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观因素。《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5-16期。

18.吴全华:基础教育改革应汲取的几个教训。《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2期。

19.吴全华:教育结果公平的内涵及其衍生规定。《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20.吴全华、王润萍:论教育和谐与学生精神和谐的关系。《长春师院学报》(人社版)2008年第4期。

21.吴全华: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的分班权已刻不容缓。《广东教育》2008年第7-8期。

22.吴全华:对“全面发展”几点质疑的反思。《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5-16期。

23吴全华:《中国教育改革的辨证思考》何以是辨证的。《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24.吴全华、王爱芬: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弱化威权、强化权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8期。

25.吴全华:少一些盲目性,多几份理性——对国学教育的若干思考。《广东教育》200年第10期。

26.吴全华: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9期。

27.吴全华:教师教育生活幸福的构成与满足方式。《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年第5期。

28.吴全华:教师教师生活幸福的构成。《广东教育》2008年第11期。

29.吴全华:以学生为本的公共课教育学的教学改革。《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7期。

30.吴全华: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特点与基本条件。《广东教育》2006年第7-8期。

3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32.吴全华:全球化语境与教育学话语自主性的诉求。《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5期。

33.吴全华:复调的话语场景与吁求教育现代性的反思向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7期。

34.吴全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5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学理基础及反思的向度。《教育评论》2002年第3期。

36.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37.吴全华:人文教育失落缘由再探。《教育参考》2002年第9期。

38.吴全华:教育理论功能的局限性及其超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9.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反思论纲。《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第2期。

40.吴全华: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与绩效。《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2期。

41.吴全华:共识真理论的教育学启示。《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2.吴全华: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及其方法论意义。《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3.吴全华: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

44.吴全华:让学生敢说、愿说、多说、会说。《广东教育》2004年第4期。

45.吴全华:新课程教学评价:学生是主体。《广东教育》2004年第8期。

46.吴全华:论学生精神自由的缺失与实现。《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47.吴全华: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9期。

(共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缺2005年文章和2001年以前文章)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课程: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当代教育前沿、教育哲学、教科研方法、教育评估与督导

主讲研究生课程:基础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改革专题

获奖情况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227525.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