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导师:金衡山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导师金衡山介绍如下:

金衡山

教授副院长外语学院联系

电话: 54344927

办公时间: 星期三

传 真: 54344926

办公地点: 外语学院

电子邮箱: martin94@sina.com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华东师大外语学院,

邮编200241

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美国文学‚美国文化

社会兼职

1,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2,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学术成果

A: 论文(译文‚编著):

1、 “圆桌对话:福克纳在中国”(1992年北京福克纳国际研讨会综述)《文学自由谈》‚1992年第三期‚天津。

2、 “福克纳《八月之光》的主题与象征”‚《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北京。

3、 “影响与汇合:福克纳与莫言”(翻译)‚《外国文学动态》‚1993‚北京。

4、“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翻译后六章)‚《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与文献出版社‚1993‚北京。

5、《英语散文精品》(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北京。

6、“数字复制时代的文化批评工作”(翻译)‚《外国文学》‚1996‚北京。

7、 《汉英字典》(副主编)‚香港新意式出版社‚1996‚香港。

8、“影响与汇合--莫言《丰乳肥臀》的解构主义解读”‚《国外文学》‚1997/1‚北京。

9、“后殖民的辉光: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批评”‚《国外文学》‚1997/1‚北京。

10、“后殖民主义批评:从西方到中国”‚《文学评论》(合写)‚98/1‚北京。

11、《实用英语口语教程》(北大英语系函授内部教材)‚1998。

12、“《我弥留之际》中的他性”(英文)‚《福克纳的魅力》‚北大出版社‚98。

13、“《布拉斯岱罗曼司》中的叙述者和隐含作者”‚ 《国外文学》‚1999/4‚北京。

14、“回忆与愈合-当代美国作家贝瑞及其小说《回忆》”‚《北京大学学报 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

15、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五篇(翻译)‚《杰克·伦敦作品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石家庄。

16、《英语同义词近义词例解词典》(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北京。

17、《英文名篇鉴赏词典》‚(编撰者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天津。

18、“经典以外的世界-十九世纪美国通俗小说的文化解读”‚《英美文学研究论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上海。

19、“重复的含义-艾伦·坡《皮姆历险记》的一种解读‚《国外文学》‚2001/1‚北京。

20、“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历史”(翻译)‚《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 2000/1‚北京。

21、“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探析”‚《国外文学》‚2002/1‚北京。

22、“自由的丧失-《一位女士的画像》的谱系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济南。

23、“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两个侧重点-文化和口语”‚《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北京。

24、“兔子为什么要跑?”‚《欧美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北京。

25‚ “厄普代客两本小说中的男性本质(英文)”‚Reading For Millennia‚ 2001年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石油出版社‚北京‚2003‚北京。

26‚ “那些压抑不住的清教徒们:争夺典籍之战的幸存者们”(翻译)‚《国外文学》‚2003/4‚ 北京。

27‚ “自由的缘由及其他-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说开去”‚《国外文学》‚2005/5‚北京。

28‚“美国当代作家厄普代客”‚《外国文学史》(国家重点项目)‚2005。

29‚ What Makes Rabbit Come Back? in Re-reading America: Changes & Challenges‚ Reardon Publishing‚ Leckhampton‚ England‚ 2004.

30‚“是什么让兔子归来?-厄普代克《兔子归来》中的自我认同危机和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文化矛盾”‚ 《外国文学》‚2005‚11‚北京。

31‚ “《红字》的文化和政治批评-兼论文化批评的模式”‚《外国文学评论》‚2006‚5‚北京。

32‚ “身体的狂欢:厄普代克《夫妇》中欲望乌托邦和享乐主义的双重含意”‚《当代外国文学》‚‚2007/2. 南京

33‚“道德、真实、神学:厄普代克小说中的宗教”‚ 《国外文学》‚2007/1‚ 北京

34‚“百年嬗变:《美丽百合》中的历史迷幻”‚ 《外国文学》‚2007/5‚ 北京

35‚ “理论、现实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写作”‚《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7辑)‚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

36, 《美国诗歌选读》(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7,《美国散文选读》(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B:专著

1‚《自我的分裂: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当代美国》(英文)‚外文出版社‚2006

2‚《厄普代克和当代美国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C: 译著

1‚《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35万字)译林出版社‚2005‚南京。

2,《地下人·皮克》(杰克·凯鲁亚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一月

D:编著:《美国读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E:教材

1‚《新世纪研究生英语》(第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国大众文化》(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F: 项目

“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结项,获得良好评级)

38,“美国文学研究中的跨民族视野”,《国外文学》,2009/9 (第三期),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J4《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9,“何谓美国,美国何为?”,《美国文学研究》(第五辑),2010,山东大学出版社。

40,“解放的含义:从《喜福会》(电影)到《面子》和《挽救面子》,《英美文学丛刊》(第十三辑),2010/12.

41,“自由主义想像,自由主义与冷战思维”,《国外文学》,2011/3(第三期),北京大学出版社

42,“批判与汇合:管窥三十年美国文学研究之轨迹”,《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12.

43,“银幕中的冷战表征”,《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6.(《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9全文转载》

44,“‘老左’,‘新左’与冷战:《但以理书》中对激进主义的批判和历史再现”,《国外文学》,2012/3.

4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校美国文学教材述评”(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孙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46, “九十年代美国文学史撰写评析”,《外文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1

47,“遏制的象征意义:霍尔顿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国外文学》第三期,2013,8月。

48,“新时期美国文学研究成果评析”,《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

49,“挪用的政治:抽象表现主义与冷战的需要”,《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六期,江苏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11月。

50,“创伤与阴影:9/11与美国诗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4(秋季)(第21辑)

51, “《看不见的人》与看得见的冷战-艾里森的自我拯救之路”,《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第二期。

52,“复苏的进展:新时期美国文学研究一瞥”,《美国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53,“;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冷战氛围下知识分子与美国的认同关系”,《国外文学》2015年第二期,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闻来源: https://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326653.shtml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kaoyan1365@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图片